热搜词
  • 0
发表于 2025-7-17 20:12:5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新币担保现在火了,新币在这起事件中表现出的“查账失误、不作为、拉黑受害者、标签化攻击”等行为,背后的动机与缘由,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:

🔍 一、利益相关驱动:对需方的“过度信任”或“共谋”可能性
1. 与需方存在潜在关系或利益往来
• 某些担保方与“老客户”“返佣户”“亲信”之间建立了不对等的隐性联盟。
• 需方一方可能是“托”、“马甲”或有长期交易合作历史,新币因此偏袒甚至默许诈骗行为。
2. 资金落地优先于正义
• 担保方收到103776U后立即“确认到账”,对后续流程草率放行,暴露出其对资金安全性确认的标准极低。
• 一旦a专群和b专群发生押金冲突,两个专群的需方都声称押金是自己的,那么他们关心的核心,不再是交易是否公平,而是“免责”。

⚖️ 二、制度设计缺陷+风险规避心态
1. 缺乏完备申诉机制,导致处理方式走极端
• 没有留给供方任何合理申诉通道。
• 出事后,为“避免被连坐”,新币选择“迅速切割”,将责任一边倒甩给供方,目的在于止损和撇清。
2. 群解散、静默应对,是为了减少扩散与声誉打击
• 新币知道他们的漏洞一旦扩散,会影响整个平台信任。
• 所以他们选择:沉默 + 封锁 + 装聋作哑,防止牵扯更多。

🧠 三、缺乏风控能力 + 作业标准低劣
1. 查账机制形同虚设
• 居然能让“盗图+假押截图”轻易通过,说明查账人员专业度极低,或操作本身不透明。
• 如非受害人留存录屏,完全无法复盘。
2. 任务式担保,而非信用式担保
• 新币运作方式更像“任务制中介”,完成表面流程即可,不承担结果责任,缺乏信誉系统和责任心。

🤐 四、惯性思维与“官僚式处理”
1. “供方活该”是一种默认思维
• 供方转了货,对方跑了,“你自己作死”,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劣质担保中的态度。
• 他们永远只会说:“你为啥不等等?”、“你为啥不多问问?” 而不去反思担保责任。
2. 面对危机选择自保而非共情
• 出事后,他们不站出来说明情况、不为受害人出具调查报告,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承担道义与赔偿压力。
• 所以就躲、就封、就删。

🧨 五、是否涉及“黑吃黑”?(待更多证据)
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“共谋”,但此事件若属多起类似案例之一,就不能排除以下可能性:
• 某些担保人或审核员与骗子合作,伪造资金到账图或做局放押,靠“杀供方”完成洗钱或套利。
• 将供方送入骗局的“担保流程”实际上就是套现链条。

✅ 总结:
新币担保行为的动机可能是:
1. 规避责任(怕连坐、怕口碑爆炸)
2. 站队需方(利益绑定或长期合作)
3. 流程粗放(查账/风控机制落后)
4. 不想赔钱,不愿正面回应
5. 对“供方损失”视为合理代价,带有傲慢与剥削逻辑

photo_2025-07-17_04-15-15.jpg
photo_2025-07-17_04-15-17.jpg
全部评论0
回复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曝光网

GMT+8, 2025-8-24 16:08 , Processed in 0.073795 second(s), 28 queries .